警 告

本文將教授如何運用AI工具迅速生成整篇講章的技巧。然而,若你學會以後便直接使用AI生成講章並冒充為己作,屬於不道德行為,必須嚴格避免![1]既是這樣,筆者為甚麼還要提及這高危課題?

原因很簡單,即使我不主動提出來,同工們都會自行去嘗試一下,那就不如正面面對吧!只要我們避免誤用和濫用便可。其實在AI工具普及之前,即2022年底前,坊間已經有海量的講道集可供傳道人參考,包括紙本名牧講章集、講章網站、網上講道錄音和錄影等等,可謂看之不盡,抄襲的誘惑早已無處不在。[2]

根據我過去一年的實戰經驗,AI生成的講章往往缺乏情感和創意,也無法為會眾量身打造,可說是沒有靈魂的作品。不過,將其作為參考並無不妥,因為它能激發我們的思考,協助我們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講章。這正是我的觀點。

高效提示詞設計:CO-STAR PRIMER 框架

要有效運用AI工具,關鍵在於提供高效的提示,在專業上被稱為「提示詞」(prompt)。目前,CO-STAR PRIMER框架是被廣泛認為有效的提示詞框架。

一、CO-STAR 框架的起源與核心精神[3]

CO-STAR是新加坡政府科技局(GovTech)資料科學及AI團隊於2023年提出的提示詞設計框架。當時,隨著大型語言模型(如GPT-4)實用性逐漸顯現,團隊發現單用「自然語言」(即我們日常用來溝通的語言)跟AI溝通,往往無法明確表達複雜需求,容易產生偏誤或空泛回應。因此,他們將AI互動過程中的六大核心指令拆解為明確步驟,推動CO-STAR成為新一代的「提示工程」基礎工具。

CO-STAR分為六個元素:

元素

名稱

用途

C

Context 背景

任務情境,讓AI了解任務大方向

O

Objective 目標

任務成果,說清希望AI達成什麼

S

Style 風格

語言偏好,如正式、生活、學術等

T

Tone 語氣

情感色彩,如溫暖、嚴肅、活潑等

A

Audience 受眾

目標對象(年齡、身份、程度等)

R

Response 輸出格式

輸出要求,如分段、大綱、摘要等

設計此框架的目的是幫助用家(包括傳道人)提出更具體明確的指令,獲得更貼近真實需求的AI回應。

二、PRIMER 框架的創新與推進[4]

CO-STAR雖然高效,但隨著AI應用深化,使用者對多輪互動、記憶延續、個人偏好等需求也逐漸增加。方健僑提出PRIMER框架,針對CO-STAR的功能性增強,旨在讓AI能結合更多角度、多次迭代和細緻需求,滿足現實生活裡複雜又多變的任務情境。

PRIMER包含六個新增元素:

元素

名稱

用途

P

Preferences 偏好

個人化語言、表達、例證風格等

R

Role 角色

指定AI扮演專家、教師、牧者等

I

Iteration 迭代

多次優化,根據回饋逐步調整、追問

M

Memory 記憶

呼應先前對話,避免重複遺漏

E

Expectation 期望

對格式、長度、細節的具體要求

R

Reference 參考

引用範例、權威資料或前人作品作參考

三、基本運用指引

對AI不熟悉的傳道人而言,運用這兩個框架流程建議:

1.先用CO-STAR,完整敘述問題全貌,將講章主題、目標、適合的語言與受眾、所需的格式等都定義清楚,作為「第一次問AI」的提問準則。

2.再用PRIMER,針對細節逐步微調,若第一次結果無法百分百符合需求,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角色要求、修正意見等,分別補充到指令,並要求「再產生」、「再優化」、「參考XX書」、「縮短/擴寫」等具體修改。

3.善用「迭代」(反覆改進),不是一次就得完美答案,可在回應基礎上反覆調整。可以隨時指定AI記下前一次內容,或直接提升到PRIMER全套運用,進行更細緻調控。

四、預備講道應用範例

例子一:僅用CO-STAR初步發問

任務:為主日證道(約翰福音第四章)預備釋經式講章大綱。

  • 背景:主日崇拜,約翰福音第四章「井邊的婦人」。
  • 目的:希望AI生成一份釋經式大綱,內容含經文背景、重點信息,以及生活應用。
  • 風格:正式但親切,利於會眾理解。
  • 語氣:溫暖、鼓勵信心。
  • 受眾:30-60歲職場信徒與家庭。
  • 回應格式:請分三段,每段含經文解釋、應用、小結。

給AI的完整提示詞

「我是一位在華人教會事奉的傳道人,這個主日我要證道,經文是約翰福音第四章『井邊的婦人』。請協助我設計一個釋經式講章大綱,內容包含經文背景、重點信息與生活應用,風格正式但親切,語氣溫暖鼓勵。受眾為30-60歲職場人士與家庭,請分三段,每段含解釋、應用及小結。」

例子二:結合PRIMER逐步優化

同樣主題下進階指令,加入個人化與多輪優化需求。

初步CO-STAR提示詞同上,接下來分步追加PRIMER元素:

  • 偏好:希望多用現代華語、帶生活例證。
  • 角色:請扮演資深神學教授協助查經。
  • 迭代:初稿後我會給回饋,請按我的建議調整。
  • 記憶:請記得我要求列出本周聚會的主題句。
  • 期望:全文不超過900字,結構分明。
  • 參考:可引用《新約聖經注釋》或John Stott的經典作品。

追加提示詞

「請將現代生活例證融入每段應用部分,並引用John Stott觀點補充神學層面;同時,全文結構請更聚焦於如何將聖經故事落實於現代家庭與職場。若每段未達我的預期,請根據我的意見再微調內容。」

五、實戰小結-給傳道人的AI應用重點

  • 善用CO-STAR定義講章任務,讓AI第一步就聚焦核心重點。
  • 利用PRIMER強化講章的個人特色與現場互動,尤其適合多次討論修改或講員有特定偏好需求時。
  • 不用擔心「一次問對」,反而是用多輪「迭代」與「回饋」精鍊內容,正是AI時代講章預備的新亮點。

建議新手先將CO-STAR六項寫成模板,再逐步擴充PRIMER細節,養成AI作為研究助理的習慣。重申:直接使用AI生成講章並冒充為己作,屬於不道德行為,必須嚴格避免!


[1] John Piper, “Should I Use AI to Help Me Write Sermons?” Desiring God, Feb. 24, 2025, 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should-i-use-ai-to-help-me-write-sermons, Accessed July 10, 2025, 請參此系列第一篇文章:〈如何運用AI工具預備講道 (1/5)〉。

[2] 西方教會二千多年來流存至今的講章數量極多。如以司布真(Charles H. Spurgeon, 1834-1892)為例,流存下來的講章共有3,563篇,分63卷出版,也有網站Spurgeon Gems供免費查閱(www.spurgeongems.org/)。較具規模的華人教會講章資料庫,可參考今年已是第九十七屆的《港九培靈研經會》網站(www.hkbibleconference.org/),其收藏豐富,極具研究參考價值。

[3] Sheila Teo, “How I Won Singapore’s GPT-4 Prompt Engineering Competition,” Towards Data Science, Dec. 29, 2023, 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how-i-won-singapores-gpt-4-prompt-engineering-competition-34c195a93d41/, Accessed July 25, 2025.

[4] Ken Fong, “Mastering AI Prompts with CO-STAR PRIMER: A Complete Framework for Smarter Communication,” Fong Consultation, May 9, 2025, https://www.fong.com.hk/2025/05/mastering-ai-prompts-with-co-star-primer.html, Accessed July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