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準備博士口試(oral defense)前夕,我提前兩天抵達台灣神學院所在的陽明山某酒店,日期是2023年5月9日,星期二。除了讓自己身心靈做好預備,也要熟讀論文內容。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還需要練習如何用國語來表達自己。在星期四口試當日上午,我在酒店房間預習了一段時間後,由於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便立即跪下禱告,求主幫助我減輕壓力,增添信心。禱告後,我靜下心來,聆聽聖靈的聲音,希望能得到上帝的指引。

就在此時,一個意念突然閃現腦海:「你為甚麼那麼緊張?你不是為自己而讀書,而是為了我。考取博士學位,是為了完成我交給你的工作。放膽去考吧!我會負責的!」聖靈的這句話讓我感到如釋重負,心情輕鬆許多。帶著這份「出人意外的平安」走進了試場。

口試過程中,上帝的恩典顯而易見,整個過程異常順利,氣氛也比預期輕鬆得多。不僅提前完成口試,還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實在令人驚喜!正如上帝所言:「我會負責的。」

既然我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考取博士資格,那麼我就應該勇往直前,向著標竿直跑。上帝交給我的工作是倡議「華人講道學」(Chinese Preaching)的研究,這是一個根植於華人教會處境的全新講道學領域,在中西學界尚屬空白。因此,出版首本相關的博士論文顯得尤為重要,這是由0到1的重要里程碑。這是我想將博士論文付諸出版的主要原因。

感謝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給予《周聯華本色講道學》出版的機會,使「華人講道學」的研究踏出一小步,提高學界對創建該領域需求的認識。感謝台灣神學院量身訂造的博士課程訓練,使我得以裝備自己去實踐上帝交付我的使命。也感謝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下簡稱「浸神」)為我設計「研究員兼講道學客座助理教授」崗位,使我能專注於華人講道學的研究,同時兼任教學工作,以便更理解前線同工的需要,讓未來的研究成果更具實踐價值。

感謝香港銅鑼灣浸信會及一些弟兄姊妹的支持與奉獻,使這項創新研究得以在「浸神」順利展開。論文完成過程中,亦承蒙財團法人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會神學研究獎助,謹表誠摯謝意。

此外,我也衷心感謝六位在百忙之中抽空為拙作撰寫推薦序言的前輩和老師。他們分別是(按姓氏筆劃序):凃偉文博士、孫寶玲博士、曹偉彤院長、曾立華博士、曾慶豹博士和鄭仰恩博士。特別感謝論文指導孫寶玲博士,感謝他一直以來的悉心指導、肯定和鼓勵。他們的文字必使這塊「磚頭」拋出時,引來更多珍貴的「寶玉」。建立一個全新的領域絕非一人之功,而是需要喚起更多講道學者的共同參與。

筆者的長遠目標是成立「華人講道學研究中心」(Chinese Preaching Research Center),促進「華人講道學」的持續發展。研究範圍將涵蓋華人教會講道歷史、傑出華人講員研究、中西傳播學及修辭學、華人講員訓練方法、華人講道學教科書,及定期舉辦華人講道學研討會等。求主賜予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確保研究工作得以持續,提升講壇素質,建構華人講道學。

拙作《周聯華本色講道學:從〈新編講道法〉入手》(The Indigenous Homiletics of Lien Hwa Chow: Insights from The New Homiletics)將於2025年底由「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與「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聯合出版,並收錄於「基督宗教文藝叢書」系列。

(本文為筆者博士論文「自序」增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