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天道書樓(下簡稱「天道」)服侍時認識曾立華牧師/博士。那時他是「天道」的董事,已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了。後來,我在建道神學院修讀道學碩士(2000~2003)期間,也曾受教於他,但彼此認識並不深,我始終是後輩,尊稱他為老師。
沒想到,二十多年後的2023年一個下午,我們各自在基道書樓「打書釘」時意外碰頭。大家竟一見如故,聊得停不下來。他坦率地告訴我,雖然認得我,但名字已經忘了。我笑著答道:「我係阿Ken,雷健生。」我很喜歡他的坦率和真誠。當天下午,我們即興相約到附近的咖啡店喝咖啡,重續主內情誼,彼此關心問候。
曾牧師和我有共同的研究興趣──講道學。他曾長期在神學院教授講道法,也是一位國際靈風釋經講道(Langham Preaching)的資深訓練導師,並且是港九培靈研經會的董事及講員。當時我剛從台灣神學院取得神學博士,滿懷熱忱地向他分享我想從華人教會文化處境出發,發展華人講道學的異象,卻不知可在那裡開展研究。他聽後非常肯定這研究方向,指出以往華人教會因資源有限,只能參考西方教會的講道學資源。他給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創立一個專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組織或機構──這是我從未想過的大膽構思。後來,上帝帶領我去到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實踐使命。
曾立華牧師是我畢業後,第一位認真聽我分享研究異象的香港資深牧者和學者,他的肯定和鼓勵對我特別重要。我常形容自己是非常孤單的,因為華人學界對講道學研究興趣不高,多數只滿足於引介西方的資源,更別說是開發華人講道學(Chinese Preaching)這片荒土了。曾牧師成了我在香港的第一位知音人。之後,我持續向他分享研究進度,也相約在尖沙咀喝下午茶,之後他便去接曾師母下班。我曾說要請他「食好啲」,可惜這承諾還未兌現,他已於2025年7月11日蒙主寵召回天家,享受主為他預備的豐盛筵席,讓人難以割捨。
曾牧師對後輩的提攜令我畢生受用無窮。當他得知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是《周聯華本色講道學》後,便立刻表示要拿來看。後來中原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計劃出版拙作時,他也一口答應為我寫推薦序言。一般這類序言大概只有500多字,但他竟寫了1500多字,字裡行間流露出他確曾很認真地細讀拙作,實在令我不敢當。他在序言的最後一段說:「我與作者多年同工亦師亦友,樂於為其新著作推薦序,願主賜福使用本書啟發諸讀者。」衷心感謝尊敬的曾立華牧師!